07
2022-11
锂电池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锂电池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在国家的重点支持下,中国动力锂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品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锂电池产业已经进入到产业化建设和推广应用的关键阶段。动力锂电池产业化进程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一、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2017年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9万辆和6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7%和51.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3.2万辆和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6.6%和59.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7万辆和1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5%和21.8%。2015年-2017年新能源汽车单月销售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除1月受补贴退坡政策影响,销量较前两年偏低外,其他月份单月销量均超过往年水平,且差距逐步拉大,到11月,单月销量数据分别超出2016年和2015年5.4万辆和6.6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态势基本符合在2017年年中的预期,预测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大概率突破75锂电池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从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来看,保持了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年为78.2万辆,同比增长51.26%。2018年1-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5.0万辆,报告大厅认为,2018年是新能源车增长动力从限购和补贴政策推动转向市场拉动的转型年,预计全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上述行业的兴起和发展,锂电池产量在近年来也随之经历快速的增长,我国锂电池产量在2016年达到了78.42亿自然只,同比增长40.04%,在2014-2016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1.76%。且在未来几年,随着下游需求侧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锂电池的需求仍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率。二、锂电池研发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制造的一致性问题。由于在锂电池的制造工艺和设备上存在差距,使得国内锂电池的生产工艺参差不齐,制造标准还达不到一致性。电动汽车所用的锂电池都是串联或并联在一起,如果一致性问题解决不好,那么所生产的锂电池也就无法大规模应用于电动汽车。其次是知识产权问题。目前国内在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上已经取得突破,但是由于美国在这方面有专利,所以虽然我国在一些环节上能够自主研发,但是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还不知如何应对。第三是原材料的筛选问题。现在用于锂电池生产的原材料不可能全部进口,主要还是取自国内,但是国内的原材料要通过国际认证,生产出的锂电池才能被国际认可,所以在原材料认证环节上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三、锂电池发展前景分析趋势一: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中国优势有望扩大动力锂电池发展前景分析,2017年,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市场增速放缓,全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人民币,增速较2016年下滑4个百分点。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继续推动下,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达到65万辆,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趋势二:动力电池引领增长,市场占比将超60%在国家财政补贴的强力推动下,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扩大至65万辆,同比增长25%,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的市场有望到达500万辆,加上动力工具等领域,2017年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GWh,同比增长30%左右。综合来看,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将引领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增长,其占比有望突破60%。趋势三:新技术加速应用,颠覆性产品可期动力锂电池发展前景分析,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各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新能源、特种等领域逐步推广,各国以及各大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支持力度。与此同时,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先进材料制备技术不断完善,与锂离子电池研发加速融合,锂离子电池产业创新速度加快,各种产品相继问世并投放市场,噱头十足。未来,随着各类新技术持续进步,包括硅碳复合材料、固态电解质等在内的新型材料有望在锂电池上面广泛应用,在可穿戴设备、特殊环境等特定应用领域将有可能出现新的颠覆性锂离子电池产品。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逐渐崛起,动力锂电池成为了电池行业内的强劲增长点,产品需求放量趋势已成。因此在锂电池研发及应用中,需要的正极材料具有电位高、比容量高、密度大等特点,能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佳的使用密度。
07
2022-11
全球动力电池代表企业的“碳中和”战略之路
在全球化时代,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碳中和日益成为关乎人类整体命运的大课题。数据显示,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已经向地球累积排放超过1.5万亿吨二氧化碳。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累积,全球气温也不断升高,在过去的100多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8℃。如若放任温升,2050年后全球粮食会因旱产量持续下降,将直接影响人类的饱腹和生存。当然,二氧化碳排放过量的危害远不止粮食减产。为应对气候危机,全球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能源革命。截至目前,已经有约占全球经济总量70%的130个国家,相继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达成路线。这其中,欧盟今年6月通过的《欧洲气候法案》,将碳中和的目标设定于2050年。今年4月,中国政府则重申了“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在这场碳中和浪潮中,作为全球温室气体重要来源的汽车领域成为全球聚焦的主战场。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统计,2019年全球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比达42%,交通运输业占比达24.6%。因此,要实现交通领域的碳中和,就必须要限制燃烧化石燃料的燃油汽车。目前,包括大众、戴姆勒、宝马、通用在内的全球主流车企都发布了雄心勃勃的电动化战略。其中,大众集团宣布到2030年其电动汽车产量在新车中的占比将超过50%,规划6座产能达到240GWh的电池生产基地来实现产业链闭环供应;通用汽车宣布在2035年实现完全电动化;戴姆勒宣布在原战略的基础上上调2030年纯电动汽车渗透率目标至100%……未来,电动汽车将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在2030年达到30%以上的渗透率。全球车企发起碳中和竞赛,预示着未来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呈几何式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仅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到2030年就需要大约6.6TWh,到2050年需要14TWh。这意味着在未来10年,电池产能将增加25倍。然而,要达成交通领域碳中和目标,远非仅仅生产更多的动力电池、制造更多的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这样简单。01绿色能源全面转换电动汽车因为没有排气管,所以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电动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零。事实上,根据欧洲车企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目前生产一辆电动汽车并不比生产一辆燃油车的碳排放要少,反而是更多。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的一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生产一辆燃油乘用车其产生的碳排放是9.2吨二氧化碳当量,而生产一辆三元动力电池乘用车其产生的碳排放为14.6吨,磷酸铁锂电池乘用车则达14.7吨。也就是说,就生产阶段而言,目前的电动汽车并不低碳。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电动汽车整个产业链中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将占到汽车全生命周期总排放量的45%;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5%左右。那么,被冠以“新能源”称号的电动汽车,为何又诡吊地表现出“反低碳”的表征?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当下的全球能源结构中,碳基化石能源还占有较大比重。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就曾提到,在日本电力供应中,火力发电占到77%,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占比只有23%。而日本的这种情况,在全球范围内还相当普遍。业内人士分析称,“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分析看来,考虑到电动车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如果使用的能源大部分仍然来自于化石能源发电,那么,电动车对减碳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非常有限。”因此,只有在电力来源完全清洁的情况下,即完全实现绿色发电,才有可能真正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需要指出的是,不仅是在电动汽车生产环节,包括整车企业、电池企业在内的整个汽车产业链,还要在运营、物流等各个环节都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路线和具体措施,以实现全面的碳排净零目标。事实上,许多企业早已采取了行动。比如,沃尔沃就要求2025年所有一级供应商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的“绿电”;今年3月,宝马集团宣布在丁格芬和慕尼黑的工厂将100%使用当地的绿色水电,用于新型电动BMWiX和BMWi4的生产,力争到2050年达成全价值链气候中和;保时捷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价值链的碳中和;奔驰计划到2039年确保其乘用车在整个价值链中实现碳中和。在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中,电池环节无疑是减碳“重镇”。根据孙逢春院士的研究数据,生产动力电池的碳排放,占比大约是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过程的19%-20%。T&E数据也显示,仅电池生产部分的碳排放范围就在61~106kgCO/kWh,极端情况下,最高可以占据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60%以上。因此,在动力电池制造环节实现低碳生产,对整个汽车产业链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目前,全球不少具有前瞻视野的电池供应商,比如Tier1的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都已经开始了脱碳行动。绿色能源全面转换,就是LG新能源审时度势提出的实现碳中和的三大战略之一。目前,LG新能源已经在波兰和美国的工厂100%使用了绿电,在中国与韩国将于2030年完成100%绿电的使用。LG新能源最新的减碳行动是,去年12月,其位于中国江苏的正极材料工厂与当地风能太阳能发电企业签署了供应140GWh的购电协议,自2021年起该工厂将仅使用可再生能源;2021年,LG新能源计划通过购电协议推进浙江衢州前驱体工厂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据了解,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池供应商, LG新能源积极履行RE100(可再生能源100%)和EV100倡议,其脱碳行动不仅限于电池生产环节,该公司计划到2030年将全球所有营运部门使用的电力转换为可再生能源绿电,这一承诺将比RE100倡议(2050年)提前20年完成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的增长将对电网造成负担。由于可再生能源固有的间歇性,这就需要有效的分时储能技术。在数字技术和储能系统的帮助下,以大规模分布式智能电网满足时变用电需求,将是能源绿色转型最优方案。因此,LG新能源将致力通过多样化的储能解决方案,助力智能分布式电网的建设,为全产业链实现碳中和保驾护航。02智能制造创新除了在生产环节使用绿电,通过智能制造、改进制造技术等手段提高良率、降低原材料损耗,也是减碳的重要途径。在全球范围内,包括特斯拉、大众、奔驰、宝马等车企,都以率先通过升级智能制造的方式,打造出符合碳中和愿景的样板工厂,并在全球生产体系中推广。据报道,“某汽车厂商的油漆工厂车间采用循环送风系统,降低能耗达到70%”。正如中国某科技企业负责人所说的那样,“智能制造的全面产业化,是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一致的。智能制造对于生产、制造场景,带来的核心价值就是降本、增效、提质,也就是更高质量地进行生产、制造,从而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减少原材料的浪费,最终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由于电池环节所占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高比重,电池企业的智能化生产的重要性就越发凸显。在智能制造创新方面,LG新能源的布局也是先声夺人。据了解,LG新能源通过数字化智能制造的创新工艺,减少损耗和提高能源效率,预计到2025年其新工厂的能效将进一步提升15%。为了使电池更环保,LG新能源还将使用更节能的工艺来制造材料、电极和电芯。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电池所消耗的能量给定的情况下,通过让电池更耐用、性能更优良,并提供更高的累计重放电量,也是助力电动汽车实现净零目标的重要举措。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主流电池厂商都在致力于更高质量动力电池的研发。仍以LG新能源为例,针对电动车企对高端化的需求,该公司目前已经在全球率先实现了高镍四元锂电池(NCMA)技术突破和量产,而其高效率硅氧(SiO)负极产品的量产,亦令这种四元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快充性能更佳,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用户普遍存在的里程焦虑。同时,应用先进的热管理技术、最新安全技术的模组与CTP高集成设计,LG新能源电池产品可以实现不起火和自熄灭,大幅提升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后锂时代,LG新能源将致力于开发更安全的全固态电池,以及轻量化锂硫电池,以满足未来多样化应用场景。据了解,近期LG新能源联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共同研发的新一代全固态电池技术,攻克了过去只能在60℃以上环境进行充电的难关,实现在室温下也可以快速充电的技术突破。采用纯硅作为负极材料的全固态电池,在业内首次实现了在常温环境(室温通常指25℃)下循环寿命500次以上。这些高瞻远瞩的布局,都彰显了LG新能源在碳中和时代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头羊地位。03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2020年12月,欧盟发布了新电池法规提议草案,并出台了针对电池产业全生命周期的13项措施,包括从电池分类、再利用、回收、碳足迹、电化学性能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规定了生产商的责任、电池设计要求、电池材料回收,以及供应链尽职调查等。新法规被业内解读为欧盟实施电池战略行动计划的下一个里程碑,这意味着“电池全面碳中和之战打响”。欧盟新法规的目的在于,确保投放到欧盟市场的动力电池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是“绿色”的。也就是说,不仅电池生产过程里的碳排放要达标,生产电池使用的电力、电池厂房建筑使用的水泥、乃至生产电池用矿产的开采,都得是符合碳排放标准的。目前,欧盟已经宣布,2024年7月起,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动力电池才能投放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电池更加环保,欧盟电池新法规中,还特别在电池材料的循环利用方面提出要求。到2035年,新生产的EV和工业电池中将有至少20%的Co、85%的Pb、10%的Li、12%的Ni来自于从废旧电池中回收的材料。行业数据显示,综合利用废旧动力电池中的锂、镍、钴、铜等资源,可以做到每千瓦时0.19吨的减碳效果。孙逢春院士的研究也表明,回收利用锂离子电池是降低电动汽车在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的另一有效的途径。其中,在回收阶段可以核减排放5.1吨二氧化碳当量,使得生产阶段的碳排放能够核减为9.8吨,减少约34%。据了解,在车企方面,沃尔沃计划到2025年将在产品中更多地使用再生及生物基材料,将材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最低。电池厂商中,LG新能源在其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战略指引下,已经着手通过构建涵盖电池原材料、生产、消费、废弃等全供应链的资源闭环体系,针对使用后的废旧电池和电池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品,进行回收利用。需要指出的是,电池梯次利用对于减碳的价值也不容忽视。据行业机构推测,2021~2030年中国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达到708GWh,将这些电池有效地梯次利用,将比制造等量的新电池减少近3342万吨碳排放。据悉,LG新能源已经通过寿命更长的电池和智能电池生命管理技术来实现电池的梯次利用,并开发一种可将废料中的活性材料直接修复的再生工艺。碳中和的浪潮势浩浩荡荡。未来,LG新能源将持续聚焦绿色能源全面转换、智能制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管理三大重点领域,全面推动碳排净零目标的实现。同时,秉承“为更美好未来赋能”的ESG经营愿景,LG新能源希望构建全球绿色环保的电池产业生态,创造可持续的社会价值。根据LG新能源发布的碳中和规划,该公司计划将碳排放量从2019年96万吨分阶段逐渐降低,直至2050年实现碳排放量彻底降为零。
07
2022-11
锂电池三层真空烤箱的原理及应用工作原理
锂电池三层真空烤箱的原理及应用工作原理电池真空烘箱适用于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脱泡、脱水、硬化和洗净处理后的干燥等真空状态下的热处理,在LED光电元件、锂电池、晶振和电池极片等电子行业享有很高的声誉。  设备在电池行业用:  由于锂电池内部要严格控制水分含量,水分对锂电池的性能影响很大,包括电压、内阻、自放电等指标。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产品报废、品质下降,甚至产品爆炸。  因此在锂电的多个生产工序中分别要对正负极片、电芯和电池进行多次真空烘烤,以尽可能去除其中的水分设备工作原理:  1沸点随着气压的下降而降低。水的沸点在负压  下显著降低,在气压降至-0.089Mpa时,理论沸点可以降至至45℃.在负压环境下,水分更易于气化。  2锂电专用烘箱在常压下加热一段时间后电池或  极片中的水分转化为水蒸气;水分蒸发后抽真空可以将水蒸气抽出;充氮气破真空,保持干燥环境。实际的烘烤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工艺以上三个步骤先后各不相同,一般都要多次循环。  三箱式真空烘箱优势与特点:  对开门真空烘箱,一般是三层,可以镶在干燥车间和注液车间之间的墙上。干燥车间将物料放入烘箱,完成烘烤后可以直接从注液车间一侧取出,注液。  三箱式真空烘箱优势与特点:  对开门真空烘箱,一般是三层,可以镶在干燥车间和注液车间之间的墙上。干燥车间将物料放入烘箱,完成烘烤后可以直接从注液车间一侧取出,注液。提高了流转效率,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从真空烘箱取出物料运送至另一个车间中环节中水分再次浸入的可能性。
07
2022-11
真空干燥箱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 真空干燥箱的使用方法:1、需干燥处理的物品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将箱门关上,并关闭放气阀,开启真空阀,接通真空泵电源开始抽气,使箱内真空度达到-0.1MPa时,关闭真空阀,再关闭真空泵电源。2、把真空干燥箱电源开关拨至“开”处,选择所需的设定温度,箱内温度开始上升,当箱内温度接近设定温度时,加热指示灯忽亮忽熄,反复多次,一般120min以内可进入恒温状态。3、当所需工作温度较低时,可采用二次设定方法,如所需温度60℃,第一次可设定50℃,等温度过冲开始回落后,再第二次设定60℃。这样可降低甚至杜绝温度过冲现象,尽快进入恒温状态。4、根据不同物品潮湿程度,选择不同的干燥时间,如干燥时间较长,真空度下降,需再次抽气恢复真空度,应先真空泵电源,再开启真空阀。5、干燥结束后应先关闭干燥箱电源,开启放气阀,解除箱内真空状态,再打开箱门取出物品。(解除真空后,如密封圈与玻璃门吸紧变形不易立即打开箱门,经过一段时间后,等密封圈恢复原形后,才能方便开启箱门。)
07
2022-11
分享高真空烤箱在生产时减少能耗的方法
高真空烤箱属于高能耗烘干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除了关注使用安全外,如何节能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那么,您知道高真空烤箱在生产时减少耗能的方法吗?1、高真空烤箱设计前,先了解需要烘干的产品进行分析,对不同类的产品进行合适的烘干温度定位。必要时高真空烤箱可设计一个或多个温度段,各温度段能独立控制,方便对不同产品进行相应烘干。2、烤箱达到产品所需温度后,箱内属于恒温状态,这时可停止加热,减少电能的消耗,节约成本,间接提高生产效率。3、在升温过程中不要频繁开门进行取放产品、观测产品,这样将导致热量大量损失,加热升温慢,能耗加大;4、根据所使用的温度情况采用的保温材料密度要够,厚度合理。这样内外温度梯度小,热损失少节能效果明显。5、高真空烤箱的功率大小合理设计,采用适当的加热功率。任何系统都有一个热平衡问题,以适当的加热功率获取良好的加热效果。6、高真空烤箱一般置于室内使用,特别是冬季环境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尽量的避免开门开窗而致烘箱工作地的环境温度过低而导致烘箱能耗上升。
07
2022-11
教你如何安全使用工业烘箱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含有危险化学品的物品需要用工业烤箱加热或干燥。工业烘箱因此运用越来越广泛,其各方面性能也在不断优化提升,比如安装绝缘保护、超温保护、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等措施,提升安全等级。但作为电热设备而言,使用不当会存在安全隐患对操作者造成伤害,那么安全使用工业烤箱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不同类型的产品,所吸收的热量和升温速度不同,使用时掌握好烘烤产品的温度、时间很重要,靠近烤炉门有散热现象,小心灼伤,取用高温烤箱产品要停电操作,戴上高温手套,以防止触碰发热组件烫伤手指。不用时把烤箱加热开关、预热烤箱运风开关、电源开关三个转换开关转到关停位置上,保持内腔壁洁净,烘烤产品完毕,若炉腔有油渍等脏物,可用工业酒精轻擦烤箱内腔壁洁净为止,并且从炉门排出湿气,烤箱表面用柔软布擦净,不能用清水冲洗内腔,以防接电,更不能用天那水擦拭。烤箱在工作时,操作人员通过仪表和感温器来获得烤箱内部的温度值,在通过控制系统进行操作。烤箱的热风循环加热方式,与普通的散热加热方式相比,有着更好的气体流动性,能加快烤箱内物料的干燥速度。工业烤箱的热风循环系统由送风马达、风轮和电热器组成,送风马达带动风轮送出冷风,冷风经过电热设备加热携带热能后经风道进入烤箱的烘箱工作室。工业烤箱的热风循环系统有利于提高空气温度的均匀性,在烤箱开关箱门运送物料的过程中,温度值会受到影响发生变动,热风循环系统的均匀性则有利于在较快速度内恢复工作状态的温度值。只有在工业烤箱使用得当,有效接地并遵守安全用电规章的情况下,设备的用电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07
2022-11
高真空烤箱出现故障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平常工作中,经常会使用到高真空烤箱,大家对于它是比较熟悉的。有些时候,由于我们的操作方法不正当会出现问题,对我们的工作造成影响,今天小编来与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高真空烤箱出现故障以及解决方法,分别如下:先查看高真空烤箱上继电器的拉簧是否脱落;触点是否"烧死”粘在一起;电接点温度计内水银柱线有无中断;烘箱外顶上连接温度计的导线是否断开、接线柱是否接触不良。用万用表检查电阻R,R是否内部开路或焊点脱焊;测量电子管的7脚(栅极)是否有20V左右的电压;检查管座7脚是否接触良好。若经上述检查修理后,故障仍未排除,可用手反复开启、关闭电源开关,观察开关在关闭时,继电器触点能否灵活释放,如不能灵活释放,可能是反拉弹簧长期受热而松驰失去弹性,致使动触点在继电器线圈断电后,不能灵活返回。这种情况下,可关闭电源,取下弹簧,剪去一段试试;若不行,可再换一个弹性大的新弹簧来解决这个问题。
07
2022-11
教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高真空烤箱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许多高真空烤箱,主要是因为它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已经是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产加工设备。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高真空烤箱,我们不知道怎么去进行选择。今天小编来与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高真空烤箱,分别如下:1、高真空烤箱该如何选择:首先我们选择高真空烤箱要根据我们自身的产品来确定,不同的产品对烤箱的尺寸、温度高低、功率大小、烤箱控制设置、烤箱结构构造、烤箱材质这些都有关系。新晶艺煌工业设备专业为各行业客户进行非标设计生产。根据客户使用的产品对高真空烤箱进行尺寸、温度、功率、控制要求及材质进行设计。2、高真空烤箱的适用范围:饰品烤箱、食品烤箱、医疗药品烤箱、冲氮(防氧化)烤箱、太阳能光伏玻璃烤箱、LED、PCB、LCD烤箱、汽车、航空、军工等零部件用烤箱、亚克力板、网版、化妆品用烤箱、塑胶、喷涂、点胶、丝印用烤箱。3、主要的功能是:烘干、烘烤、预热、回火、干燥、老化等处理。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7
2022-11
高真空烤箱工作原理及在购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工作人员通过操作仪表和感温器来获得高真空烤箱内部的温度值,达到想要的工作温度,再通过系统进行操作。高真空烤箱的加热方式为热风循环,和传统的散热加热方式相比,有着更好的气体流动性,能加快高真空烤箱内物料的干燥速度,同时也能更省电。减少成本!高真空烤箱由送风马达、风轮和电热器组成形成热风循环系统,送风马达带动风轮送出冷风,冷风经过电热设备加热携带热能后经风道均匀的进入高真空烤箱工作室对立面的产品进行处理。高真空烤箱的热风循环系统有利于提高空气温度的均匀性,在高真空烤箱开关箱门运送物料的过程中,温度值会受到影响发生变动,热风循环系统的均匀性则有利于在最大快速度内恢复工作状态的温度值。所以现在使用比较广泛。也能较好的满足使用需求。高真空烤箱在选购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符合生产的烤箱,比如烤箱的尺寸,烤箱的功率、烤箱的控制系统是由什么组成。最主要的就是保护装置,如漏电保护、或者超温报警等这些安全技术。
07
2022-11
湿气与防潮柜的影响
干燥箱过湿的环境或过干的空间对人、物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对人的环境1.湿度在60%RH,温度在24℃对人而言是最舒服的环境了。2.若湿度在60%RH以下,过于干燥的空间会使人的皮肤表面含水物质快速流失,造成皮肤干燥老化现象,另外鼻子会相当不舒服。3.若湿度在70%~80%RH,加上湿热,则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变便容易产生,我国国人很多孩童有湿疹情况即为一例。对动植物而言1.物竟天择的演变,很多动、植物在大自然环境的自然淘汰下,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温度环境。2.动物部份,依其生存的天气及地理环境可分为非洲动物、温带动物、寒极动物、亚热带动物......等。3.植物部份,依其生存的天气及地理环境可分为极区、苔原、高山、温带草原、热带沙漠及热带雨林......等。对物品而言每种物品都有其各自的保存湿度范围,但一般而言,须要在高湿环境保存的物品较少,而须保存之物品一般都在60%RH以下较为适合,否则易有因受潮而发霉、生锈、变质的情形发生。

广东恒烤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2022 版权所有